- A+
最近两个月来,电子烟在资本市场重新火了起来,震荡上行,成为主旋律.
但是上行归上行,玩家最终还得拿业绩说话。回想前几年,在行业监管不严、存在灰色地带的时候,外界对电子烟的印象还有“暴利”传说。比如一根烟弹成本价10元,零售价格就到了30元,假设经销商和终端渠道能拿到60%的利润,电子烟的玩家在每根烟弹上就能赚8元。
但是笔者相信每一次“暴利”的出现,都不会长时间存续。这不,前几天烟草专卖局印发了有关通知,通知里就提出要进一步对电子烟出口合规监管,比如出口烟产品包装上强制标注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编号等信息。此外,国外比如马来西亚也加强对含尼古丁的电子烟的管制。
以上种种,短期内对电子烟玩家无疑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比如思摩尔国际(06969)就预计今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同比减少43.1%至48.4%,主要原因也是来自中国大陆市场的收入急剧下滑,相比两年前其毛利率还能突破50%,不禁让人有些唏嘘。
一、内销承压,供应链无可替代
虽然说我国电子烟产业链供应了全球接近95%的电子烟产品,但是这两年电子烟的玩家们,确实过得有些不尽如意。
这其中的原因需要去综合考虑。实际上,从去年的4月起,国内的电子烟政策密集的出台,主要就包括全环节牌照管理(获得牌照后才能进行相关商业活动),电子烟口味限制(产品风味被限定在烟草风味),零售点总量控制(新规发布后电子烟专营售点不足2万个)等等。
最终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就是高层将电子烟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并从去年11月起正式征收。
监管愈加趋严,导致国内市场出现了萎缩,也让不少玩家措手不及,产业链各环节的毛利率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电子烟市场渗透率
就比如雾芯科技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了89%,营业亏损达到了3.73亿元,这触目惊心的业绩,也让其股价一路下滑,消费者对电子烟口味转换的不适应,以及非法电子烟的挤压,也让龙头的业绩开始承压。

雾芯科技业绩波动情况
高层虽然限制了电子烟口味,但部分经销商仍在私下兜售此前囤货的各类口味电子烟的现象,据笔者了解绝对不在少数。
二、强者恒强不是梦
虽然国内监管对于电子烟的控制力度在增强,但是凡事都要辩证的看,虽然政策监管带来了短暂的阵痛,但从长期来看,这无疑让不少不符合要求的中小玩家加速出局,对整个市场长期的健康增长无疑是一大利好。

如果从行业的竞争情况来看,国内的电子烟玩家近年来不断增加,竞争日益加剧。
竞争格局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梯队是知名度高、规模大和研发实力强的玩家,比如麦克韦尔、卓尔悦等玩家都在其中,第二梯队是中小规模玩家。未来,相信龙头玩家也更容易从监管趋严的环境中胜出。
从电子烟品牌端竞争格局来看,悦刻占据绝对优势,去年悦刻于中国大陆市场的市占率为 66%,一家独霸的趋势不能再明显。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